中國傳統風水學說源流(二)

2010082010:00

需要考察一下以看是否符合盡可能長久地保存屍體的要求,陰宅風水也就應運而生,最初的階段,陰宅風水活動只是簡單地選擇適宜的墓地,惟一的目的是妥善地保存屍體,還沒有引入吉凶禍福等觀念,這種單純的努力,實質上還不能稱作是陰宅風水。並且,上古社會聚族而葬的習俗很普遍,大型墓地較多,很少可能為單個鬼魂去選擇建造墳墓。春秋戰國時期,《孝經》中開始提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宅兆”即指墓地。說明此時開始使用占卜方法來選擇墓地了。古代學者銓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父母長輩選擇墓地,要符合無水泉、沙礫、螻蟻的條件,以便安置棺槨,表達后輩對父母的虔誠和敬畏。這是把占卜方法引入陰宅風水的開端,加重了其原有的迷信色彩。《禮記》中亦雲:“卜葬卜日”,“善相丘陵”。“丘陵”也就是墓地,這兩句話意思是要慎重仔細地為父母長輩選擇墓地,用占卜方法來決定吉凶,並且對下葬的日期也要占卜以做出決定。中國的陰宅風水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擇日,大概就是由此肇始的。但是,此時期選擇墓地的活動,還沒有為死者后代祈福的明顯目的,最多是摻雜進一種預言的味道。如史載秦國秦惠王之弟樗里子,為人滑稽多智,人稱“智囊”。他死前自己擇墓,位於渭水之南章台之東,說一百年以后,當有皇帝的宮殿夾護在自己的墓地左右。果然西漢時建長樂宮位於其墓東,建未央宮位於其墓西,而武庫基址正在他的墓地。這個故事具有附會色彩,但只是明顯地強調樗里子預言的正確,卻見不到有關其后代禍福如何的絲毫蹤跡。可見,當時擇墓更多地是為死者考慮,也許這正反映了陰宅風水發源時期的幼稚。

秦漢時期陰宅風水的發展經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秦及西漢時期,陰宅風水基本上處在一種表面沉默的狀態,從史籍中找不到有關其活動的記載,此時出現的兩種風水著述《宮宅地形》和《堪輿金匱》,也不是專論陰宅風水的。第二階段在東漢時期,此時期在中國曆史上一向以讖緯神學和迷信思想充斥而著稱,有關陰宅風水的記載也多了起來。這時已經有了將墓地與死者后代聯系起來的觀念,並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陰宅風水學說可以算是初步建立起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陰宅風水學說極大發展時期,有關的許多基本觀念和常用方法都已略備,並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有許多封建士大夫都信奉陰宅風水學說,還產生了陰宅風水的專門著作。並且,由於晉代統治者推行孝治,渲染孝行,社會上也極為推重所謂“孝道”,而把包括陰宅風水活動在內的喪葬儀式看做是孝行的最好體現方式之一。這時,陰宅風水便很方便地與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掛上了鉤,並因此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同前幾個時期相比,此時關於風水活動的記載也有明顯增多的趨勢。以“龍”為代表的陰宅風水學說的一些重要觀念就產生於這一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陰宅風水學說所具有的強大影響,不僅封建士大夫信奉其說,貴為皇室也受其左右。在這個時期,墓地吉凶與后代禍福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聯系得如此緊密和靈敏,如響隨聲,如影附形。人們寧願姑信其有,而不敢用一生的命運去冒險。再加上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作用,陰宅風水學說因而得以很快發展並日益擴大其影響。隨著陰宅風水學說的發展和實踐活動的豐富,此時期開始出現專門論述陰宅風水的著述,保存下來的部分書目有《冢書》、《黃帝葬山圖》、《五音相墓書》、《五音圖墓書》、《五姓圖山龍》、《墓葬不傳》、《雜相墓書》共七種,總卷數達到一百五十一卷,其中,五音、五姓學說占了很大比重。應該注意到,五行學說此時已成為陰宅風水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在這些陰宅風水著作中,圖的比重很大,這是為了開展陰宅風水活動的具體需要,也開創了后世陰宅風水著述以圖為主,以文釋圖,圖文並舉的傳統。其中提到的概念,在此后的風水著述中都可以找到。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漢時期相對於陽宅風水還不大引人注目的陰宅風水,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卻發展很快,無論在社會影響、實踐活動、著述數量等方面都超過了陽宅風水。其原因有三:首先是陰宅風水學說本身的特點在發生作用。陰宅風水本來導源於鬼魂崇拜及由鬼魂崇拜衍化出來的祖先崇拜,而祖先崇拜正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樣,陰宅風水借儒家文化的影響而迅速傳播,同時,也易於為廣大社會所接受。其次,如同風水學說所宣稱的,陽宅風水一般只涉及住宅主人及其一家人的吉凶命運,縱使預言不幸,一般在程度上也比較輕。而陰宅風水則關係到死者后代子孫好幾代的禍福窮通、壽夭富貧,令人們不能等視之。再次,晉代統治者遵奉儒家學說,倡導孝治,推崇孝行,社會上遂以喪儀式的隆重虔敬與否,來作為判斷孝行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陰宅風水正是為喪葬儀式服務的學說,正好派上了大用場。所以很快發展起來,並取得很大影響。並且,不僅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此,以后曆代陰宅風水比較陽宅風水一直處在重要地位,也更加受到社會重視。

唐、宋時期,陰宅風水學說繼續發展並最后形成。在這個時期,陰宅風水學說有幾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是陰宅風水學說的理論體系完全建立起來。唐代楊筠松著《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青囊奧旨》等著作多種,詳述尋龍捉脈、定穴取向等基本的方法,從理論上對陰宅風水學說加以闡發論證。在宋人偽托郭璞所著《葬經》一書中,詳細地論證了陰宅風水所以能夠成立的理論依據,認為陰宅風水最為重要的是所謂有“有氣”。其次,陰宅風水術在社會上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博得上自皇帝,下到封建士大夫和一般平民的崇信。第三,陰宅風水著述極大豐富,現在所見到有關著作大多產生於此時。其中僅唐、宋時人假托晉代郭璞、張華、陶侃等人之名偽造的有《葬經》、《青囊經》、《地理碎金式》、《尋龍捉脈賦》、《八仙山水經》等近二十種。這些著作雖多為唐、宋時期假托古人而著,實際上是建立陰宅風水理論體系的開創之作。如此眾多的陰宅風水著作,不但在理論上全面徹底地闡發有關理論,在方法上也豐富和充實了陰宅風水術。

元、明、清時期,是陰宅風水進一步完備的時期。陰宅風水著作更全面地闡發理論,豐富充實相關的方法手段,在社會上產生極大影響。明代人偽托五代十國何溥之名所撰《靈城精義》,創立三元三運之說,把天地之運結合起來,再輔以河洛八卦,使陰宅風水學說的適用性更為廣闊。偽托宋代廖磓所撰《九星穴法》,結合天文地理,創立了若干基本定格,如果地形不符,可以人工加以改造以求吉,獲得了更大的靈活性。不但從統治階級到一般平民都信奉遵行,有些著名的大儒也持相信支持的態度,這些都使得陰宅風水的應用和影響日益廣泛,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並在社會生活、民間風俗中占據重要地位。

三、傳統風水學說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傳統風水學說對中國社會上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從陽宅風水來說,大至統治者建造都城,小到民間住宅一灶一門的設置,都是陽宅風水中的內容。西周初,都洛邑,用重臣周公、召伯“相宅”,即選擇城址,制訂規划。東漢時,社會上廣泛信守“西益宅”不祥的禁忌,“舉世不敢西益宅”。到元代,大臣劉秉忠精通陰陽風水之術,曾相地建造元上都,又在建造元大都的過程中,從選擇基址,到全盤規划,都由他主持其事。王侯大臣建造府第也奉行風水學說,甚至封建政府官員修建有關工程也要遵從風水學說。《黃帝宅經·序》雲:上之軍國都城及大型建築,次及州縣城邑,下到村落市鎮,乃至山間的廬舍,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吉凶禍福,都是遵從風水學說。民國時期有人提出,各門近代地理科學,都是從堪輿地理發源的,中國的大都市、大商埠,也都不能脫離風水學說的範圍。近年有學者認為,對數千年來風水術加以總結,就會發現,中國曆史上一切建築活動幾乎無不受到風水術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源遠流長,至今仍在發生作用。目前國內一些地區,主要是在鄉村,有些人建造住宅依舊遵信風水學說。在港台及海外華人聚居區,出現了所謂“現代風水學”,將過去不適應工業化社會的風水學說加以改造,尋龍捉脈變成了主要講求坐向方位。所謂“現代風水學”對傳統風水學說進行了改造,加入了許多符合現代人心理的迷信內容,所以在海外還有較大影響。

中國的傳統風水術的影響甚至波及他國,如古代朝鮮就把中國風水學說照搬照用,建立起一門風水地理學說。其主要理論依據還是中國的鬼魂吉凶、陰陽五行八卦等。十四世紀時,朝鮮李朝建始人、著名皇帝李成桂就曾經根據和尚的建議遷都漢城,因為據說漢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地理環境符合風水地理學說的全部要求,是標準的吉地。又如日本有松浦琴鶴氏所著《八宅明鏡圖解》、《三六九星吉方圖解》等風水著作,可見日本也曾接受和傳播過中國的風水學說。

陰宅風水在中國社會上的影響比較陽宅風水更為廣泛。陰宅風水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傳統上普遍實行土葬和儒家學說推崇祖先崇拜。先秦時期的墨子曾經直斥儒學,“厚葬靡財而貧民”,是一針見血的批評。如果我們大致考察一下曆代帝王陵墓,就會發現,這些陵墓基址的選擇幾乎都與陰宅風水學說符合。從曆史記載上來看,梁武帝、隋文帝都曾命人為貴嬪、皇后擇墓。至宋代,帝王或其后妃的陵墓墓地選擇,堪輿家多次參與。清代為少數民族的滿族立國,但也很快接受了漢族傳統的風水學說。史載,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有一次到遵化打獵,至一山下,勒馬四顧,說:這座山王氣旺盛蔥郁,大非一般,以后可作為我的墓址。因取手上佩帶的扳指用力向外扔去,告訴左右隨從,扳指落下的地方即為墓穴所在,即時開工建造。后來有精通陰宅風水術的術士看到,感到非常驚異,因為這塊地方完全符合陰宅風水對吉地的規定。

一般的封建士大夫和平民百姓信奉風水學說,遵照有關規定為祖先父母選擇墓地的則更為多見,不知凡幾。不少封建士大夫還諳練風水術,如隋代蕭吉、唐代嚴善思、明代駱用卿、清代董達存、董士錫等。他們身居高官,推服風水學說,甚至身體力行,為人相墓看宅,自然造成很大影響。在中國曆史上,有些人狂迷地相信風水學說,有時為了給父母長輩選擇一塊好墓地,不惜傾家蕩產,長年停柩;或因兄弟之間意見不同,反目為仇;或與他人爭奪吉地,釀成慘劇。這種風氣在明、清時期尤甚。明代項喬著《風水辨》,形容社會上的這種情況說:“事親不可不孝,論理不可不詳。不以便安其親而動求利其子孫,或貧地而暴柩,或爭地以破家,或兄弟感於某山某枝之說,而反為仇讎;至有終身累世不葬,遂失尺柩,不知其處者。”最后竟然連死者的屍體棺材都找不到了。在中國古代還流傳著一些說法,即為了達到某些目的,可以有意地破坏或創造一定的環境,以改變其風水吉凶。例如,唐代杜氏祖籍京兆杜氏自此數代不振。又如,宋代湖州從來無人考上狀元,一位通曉風水的老和尚說,這是因為湖州道場山位於州城之南,而這座山恰恰是主宰湖州人考試科舉命運的。但此山太低,所以湖人怎麼也考不上狀元。這個老和尚於是在道場山上建起一座高塔,望上去仿佛在山上立起了一枝巨筆。並對人說,三十年后肯定會出狀元。風水學說中這種把環境改造與吉凶命運聯系起來的說法,強調了人的主動性,使其適用性更為廣泛,大大加強了風水術的影響。

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政府機構中,不僅有職掌風水、陰陽的官員,而且,政府還專門招收從事風水等術數活動的學生。《續文獻通考》載,金代凡司天台學士,女真族二十六人,漢人五十人,來源為國內官吏平民子弟年紀在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者,經過考試選補,又每三年一次選試普通平民來補充。考試的科目有曆法,推步、易、占卜等,有關風水術的科目則考《地理新書》,以及合婚、安葬之術。元代制度,選試陰陽人,在《三元經書》中出題,有關風水科目的,陽宅風水以《周書祕奧》、《八宅通真文論》為主;陰宅風水則以《地理新書》、《塋元總論》、《地理明真論》等書為準。具體方法是由國內各路推舉老成厚重、藝術精明、為眾推服者一人,通過考試后由中央政府的廉訪司量才陰陽學校,在校學生謂之“陰陽生”,學習科目包括天文地理、星命占卜等,自然也有相宅、相墓、選日等專門學問,以期造就全面人才。明代雖然廢除了陰陽學校,但又在欽天監設立天文、曆數、地理等四個學科,最初由全國選錄學生,后來又規定只從世代從業者的子弟中選拔,立師教習,學成后遇有空缺即補官職。明孝宗曾專門下詔,命令在全國範圍內由各府縣推舉一二人,必須是精通天文、曆數、占卜、奇門盾甲、風水等學說,經過考試后,由吏部任命作“正術”等官。

中國傳統風水學說對中國社會和周邊國家的思想、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在中國傳統風水學說的發展和形成過程中,摻入了大量的鬼神觀念和吉凶禍福觀念,附著有大量的迷信色彩,最終走入了思想的歧途。但是,風水觀念在最初起源時,是出於實用性的目的,即如何合理、科學地建築住宅、選擇墓地,以避免某些自然災害如洪水侵襲等。在后來風水學說發展的曆史中,人們對於周邊環境與住宅和陵墓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入,在建築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因此,傳統的風水學說中也包含著許多中國古代“環境與人”的思想,體現著中國古代傳統的建築美學。可以說,風水學說實質上是迷信思想與古代建築理論、建築美學的雜糅體系。

資料來源:吉沁